嘉爾默羅在希伯來文的原意是「一個美麗而茂盛的花園」,是指巴肋斯坦的嘉爾默羅山,亦即嘉爾默羅赤足會的發源地。在十三世紀中葉,一群隱修士們懷着先知厄里亞和聖母瑪利亞的精神,以默觀的生活方式去追隨基督。從靈性角度看,嘉爾默羅喻意著一個不受任何雜念干擾之地,猶如在曠野中,人靈被隱蔽的天主帶引,而熱切地追尋與祂結合。
- 聖地境內的嘉爾默羅山
故事追索至公元前九世紀,當時一位偉大的先知厄里亞(他的名字是「雅威為我主」之意)出現在以色列。他屬於上主,有使人復生、呼天降火及帶來和結束饑荒的能力,最後他在旋風中被接到天上。
當時,在撒羅滿王時代還是統一的以色列國,在他死後便分裂為南北兩國。在厄里亞年代,南國猶大的人民仍然在耶路撒冷的聖殿欽崇上主,但北國以色列的阿哈布王及大部份的國民郤不再遵守梅瑟法律,轉而朝拜巴耳邪神。厄里亞為帶引以色列國民回歸敬拜上主雅威,直接向阿哈布王及國民挑戰,從而去選擇欽崇唯一的真主。就在嘉爾默羅山,上主顯示了祂的奇能。當時厄里亞和邪神的司祭各在嘉爾默羅山上為上主及巴耳築了祭壇,他們祈求自己所信的神降下天火去點燃祭品,最後只有厄里亞獻上的祭品被完全焚成灰燼,這就見証了只有雅威才是唯一的真神。
在十三世紀初,一群十字軍在嘉爾默羅山開始了祈禱和補贖的生活,他們是最早期的嘉爾默羅隱修士。他們住近厄里亞水泉,懷著先知厄里亞和聖母瑪利亞的默觀精神,以默觀的生活方式追隨基督。這些人並非神父或修士,只是一些想度貧窮、祈禱與補贖的福音生活的平信徒,他們希望當時以財富、權力和浮誇為重的教會,能重歸宗徒時代的簡樸與聖潔。這些首批的隱修士特別恭敬童貞瑪利亞,為她蓋了一座小教堂。他們自稱為「嘉爾默羅山童貞聖母瑪利亞的隱修士」,得到聖母大能的護及無數的恩澤;他們視聖母為母親,姊妹及主保,並效法她在世的生活方式。一二零九年,耶路撒冷的宗主教聖亞伯爾為他們訂立會規。一二二六年,教宗奧諾理三世正式承認此會規。那就是嘉爾默羅會的原始會規。
- 歐洲
在十三世紀時,聖地的局勢繼續惡化,於是一些嘉爾默羅會士回到歐洲建立會院。一二四七年,為了整頓修會,擬訂未來的計劃,嘉爾默羅會士召開大會。他們呈請教宗依諾森四世,獲准修訂會規,制定在歐洲新環境中可行的生活方式。修會逐漸改變,採取了托缽修會的生活方式,最後並獲准會士晉鐸及在大學進修。嘉爾默羅會在歐洲進入了黃金時代。到十五世紀時,修會巳遍佈歐洲,拓展到三百多座修院,約有一萬兩千名修生。
嘉爾默羅會規要求會士一生盡忠基督,晝夜默思聖言。他們穿上靈性的盔甲,在友愛的團體生活中每天參與彌撒聖祭。會士各居一室,在靜默中工作,度著祈禱和補贖的隱修生活。他們植根於信望愛德,通過與長上對話和服從來辨別天主的聖意。
時日久之,會士們漸漸不能貫徹地去律守會規,期間數次改革均告失敗。最後在十六世紀時,天主揀選了西班牙籍的聖女耶穌德蘭去更新修會。
- 西班牙 – 比利時 – 以至全球
聖大德蘭生於一個紛擾的時代,在一五六二年,藉著無比勇氣和對上主的完全信靠,她在亞維拉建立了第一座以大聖若瑟為主保的赤足嘉爾默羅修女會院。「赤足」顯示出改革的精神,從此嘉爾默羅會士們只穿有帶子的涼鞋。當時社會重視個人榮辱,對女性在教會內的地位和她們習心禱的修行存疑。聖德蘭按天主的默示對這些不良風氣口誅伐筆。她希望世界能成為一個建基於福音精神,人人平等及奉行真理的樂土,她放棄了自已貴族的名銜,自稱為「耶穌的德蘭」。她雖未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她所寫有關祈禱及靈修的著作被公認為教會的經典。
聖德蘭有感當時的宗教改革運動令基督的教會四分五裂,故此創立修院以協助耶穌基督。她切望這些修女都是耶穌的密友,獻上她們的默觀祈禱及生活方式為使教會得到合一與聖潔。她們特別祈求上主護佑及聖化司鐸,因為他們的成聖和天國在世的臨現有著莫大的影響。
聖德蘭創立的修院是一個充滿家庭氣氛的小團體。所有修女都過著平等共融,被此和耶穌都是好友,簡樸而充滿喜樂的生活。他們的禮儀簡潔,好能騰出更多時間作默觀祈禱。她們住在禁院內,以避免分心走意,好能轉心修德,多結祈禱的善果。
當德蘭知道南美洲還有千萬之眾未認識福音,她便切望建立更多修院去幫助傳道的工作。在一五六七年她被淮建立更多修士和修女的會院。這些修士度著和修女一般的默觀祈禱生活。他們支持及指導修女們的靈修,並致力于宗徒及傳教工作。
在創建第二所隱院期間,聖德蘭遇上剛晉鐸的聖十字若望,而他正考慮從嘉爾默羅會轉到加杜仙會。聖女邀請他一同改革嘉爾默羅男修會。在聖十字若望的幫助下,赤足嘉爾默羅會逐漸成形。最初只是隷屬於未改革的嘉爾默羅會其中的一個會省,其後歷盡荊棘考驗,直到一五九零年,才脫離而成為獨立的嘉爾默羅赤足修會(亦稱德蘭嘉爾默羅修會)。
聖大德蘭終於一五八二年,她生前建立了十七座女修院和十五座男修院,赤足嘉爾默羅修會迅速在歐洲廣傳。一六一二年她的秘書及私人護士真福聖巴爾多祿茂安納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建立了第一座德蘭嘉爾默羅修會,其後會院在比利時紛紛成立,並且擴展到香港及美國。今天德蘭嘉爾默羅修會的修士、修女及在俗會員都依據同一精神而生活,以各自的神恩服務教會。
- 中國 – 香港
香港的嘉爾默羅修會由德蘭姆姆成立。她帶同三位修女從比利時出發,於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抵達中國廣州。同年她們認識了兩位深受教育的女青年,這兩位朋友名為則濟利亞和依搦斯,該年二人一起蒙召加入嘉爾默羅修會,德蘭姆姆接受則濟利亞為望會生時感觸良多,因為她於比利時道別則濟利亞院長時,曾希望在中國收得的第一位女兒亦與她同名。
嘉爾默羅修會於一九三一年的初址是羅便臣道七十五號,第一年已充滿聖召,修女有七人之眾。翌年,六位望會生相繼加入。然而中國局勢越發緊張,修會遂於一九三三年遷往香港,並於一九三六年於赤柱建築了一座永久修院。
憑著耶穌聖嬰的護佑,修會奇跡地安渡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四二年一月,日本有意入侵香港,修會的朋友韋多他蒙席開始看出修女們將要面對的危機。同年平安夜時,嘉諾撒修會所辦的孤兒院遭到火警的危險,該會的修女及兒童逃到嘉爾默羅修院避難,他們在英日兩軍戰況最熾的時候進入會院,翌日香港淪陷。在大戰期間嘉爾默羅閉院之條暫免,好能讓這批修女及兒童有容身之所。正因嘉諾撒修女均為意藉,而意大利又是日本盟國,嘉爾默羅修女在日冶時期因收容他們才避過自行進出修院的日軍加害。
香港嘉爾默羅修會繼續而充滿聖召,蔡慧箴故院長修女及Sister Mary of the Trinity (聖三瑪利亞修女?)於一九三九及一九四六年相繼進入。她們幫助於一九四一及一九七三年分別在澳門及夏威夷建立修會。一九九一年澳門的修會遷往加拿大,現坐落於阿伯達省斯布塞格路夫。於一九九二時,憑著和亞巴郎一樣的信德和不屈精神,她們雖已過七十高齡,仍與現在的Mother Therese (德蘭院長?)一起領導在加拿大新成立的會院。
- 加拿大: 從萬錦到晨風市
在八零年代,香港已為英國殖民地九十九年,遂因面臨九七回歸中共政權而局勢不穩,很多市民移居外地,其中有些定居於多倫多的人希望得到修女靈性上的支持,故此邀請香港嘉爾默羅修會在加成立修院。
在一九九零年,經過祈禱及深思熟慮,並得到香港及多倫多主教們的祝願及恩淮之後,香港嘉爾默羅修會派了幾位修女到多城考察建院的可行性。一九九二年四月八日,Mother Emmanuel of the Sacred Heart, Sr. Mary of the Trinity, Sr. Therese of the Child Jesus (now Mother Therese) 及 Sr. Rose 抵達多倫多,另外還有在四零年代曾入香港修院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病退出的 Chiu Cheng ,此時亦重入新的修院,成為第一位望會生,並再以 Sr. Cecilia of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為名. 在一九九二年九月,Sr Rose 回港,而Sr. Veronica of the Cross則來到多城。 新的修院選了布拉格耶穌聖嬰為主保 ,因為耶穌說過:「你們越尊崇我,你們的祝福便越豐盛。」
這些修女在加拿大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卻秉承了會母聖德蘭的精神,她們堅毅地渡過不少困難,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並為請求她們代禱的人帶來安慰。住在同一街道、任職於中華殉道聖人堂的幾位神父每天為她們主持彌撒聖祭,而駐於安省倫敦市、屬馬爾他州的嘉爾默羅修會神父們亦經常探訪修院以提供靈性上的支持及引導。
二零零四年,修院附近人煙稠密,而萬錦院舍亦難以拓展,另覓地點去興建一座永久而寬敞的會院已是刻不容緩,我們效法會母聖德蘭藉仗大聖若瑟的助佑,於二零零六年六月二十一日遷往阿克斯布里奇區晨風市的新會院,二零零七年十月八日郭連斯樞機隆重地祝聖了嘉爾默羅新會院和聖嬰小堂, 並與二十八位神父及近千來賓獻上感恩聖祭。
我們在晨風市的新居,就像聖德蘭在十六世紀於西班牙亞維拉所建立的第一座赤足嘉爾默羅修院一樣,是一座我們終身奉獻的祭壇;我們為普世教會以生命去感謝、讚頌、崇敬及光榮天主。亦如先知厄里亞在嘉爾默羅山建立祭壇去和假先知比併,以証明唯一真主的存在,我們在晨風市群山矗立的會院亦向眾人見証了我們尋求及滿足於唯一真主的嘉爾默羅精神。我們在主前為所有的兄弟姊妹竭誠懇禱,祈求二千多年前除了白冷馬糟再無容身之所的聖嬰,垂顧我們的修院為棲息之地,請祂為普世帶來祝福、友愛、平安及喜樂,願我們蒙祂親臨的居所能成為「在世一片小小的天堂。」